2014山西文化旅游创意论坛平遥举行

发布时间:2014-08-19 09:11:42 中国文化网

 

  “每一个游客都有一根情弦,当它被拨动时,就是对区域文化的探索与追求。《又见平遥》正是山西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制高点。运用创意的手段,突破传统,展示晋善晋美的山西文化。”山西省旅游局副局长王琳说。

  8月11日,观平遥·揽山西2014山西文化旅游创意论坛在平遥举行。来自全国的6位顶尖专家汇聚平遥,就《又见平遥》这个山西文化现象,进行了专题论述。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标杆,《又见平遥》在稳步发展,它在适应新常态经济的同时,推动着当地文化旅游的新发展。

  山西新文化现象

  2011年10月13日,《又见平遥》项目正式落户平遥,2012年3月10日开工建设,2012年12月完工,2013年2月18日正式首演。

  几个数字中,平遥速度与平遥精神成为一种标志。截至目前940场的演出,直线上升的数据,都让平遥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一个标杆。

  2014年,上座率为71%,到7月时,达到了81%,8月份,上升到95%,这在印象系列中都是靠前的。前不久,同城网统计的全国十大旅游景点,平遥排名第二。这不得不说《又见平遥》已经成为山西新的文化现象。

  一个千年大院,一座古老城墙,《又见平遥》讲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作为汉民族文化的典范,平遥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从这里走出的人和事都是一个个传奇故事。

  《又见平遥》讲的是血脉,是平遥人的一种德行与正义:命可以不要,钱可以不要,也要换回王家血脉的延续,这就是平遥本身的文化底蕴。

  把一个文化变为一部剧,从一部剧看山西转型发展,《又见平遥》一天4场的演出,其温度一升再升,门票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它在发展中,更多地注重了文化旅游的持久发展,也就是现在最热的“新常态经济”。

  让厚重文化更亲民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山西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卢渝说,观平遥与揽山西,就像是摄影记者的镜头,一个是近景,一个是广角。他提出,资源整合、品牌整合、跨界整合、产业融合。

  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资源整合,是对自己所拥有资源的认识。《又见平遥》就是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有着两千多年的平遥城,是汉民族文化的集中地,寻找它的故事,将历史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品牌的加工,极具影响力。

  “山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有着厚重的历史,但很多地方是见物不见人,人文的内容没有整合进去。将人物、故事、传说,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变成一个新的文化符号,让故事更加打动人。”卢渝说。

  《又见平遥》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化旅游产业。这就是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别。比如北上广深更多的是注重高雅艺术,而山西则更注重人文历史与民俗的发展,也就是历史文化加入创意策划和现代科技的手段,以创意激活资源,让厚重的文化更亲民。

  创意离不开文化载体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文化旅游创意”,有了厚重文化与人文情节,创意就成了《又见平遥》又一大特色。

  著名平面设计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璜艺术设计系教授陈楠、北京大学国际首席品牌官研究生院客座教授江绍雄两位专家,从创意的角度说明创意离不开文化这个载体,文化+创意=新的产业经济。

  奥运会福娃的设计者陈楠的论题是 《地域文化视觉符号提取与品牌特许设计创新》。他的很多设计作品,都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符号,比如罗盘的设计与尺度的作用,地域元素对设计的影响力,包括汉字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所有的设计都源于传统文化,创意是在研究文化后的体现。

  在《又见平遥》中,通过古建文化、民俗文化、诚信文化、血脉文化等,将创意加入,让整个剧目变得更厚重、更深层次、更具承载性。

  江绍雄,中国顶尖的设计师,他从自己的角度看《又见平遥》的创意。他说,成功就是最大的快乐。以积累的眼光、丰富的经验、尖锐的思想,把真诚、感恩、敬畏变成自己的信仰,用眼光去发现不一样的文化,也就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

  一个旧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创意出各种文化。

  做有品质的文化体验

  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视察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即适应新常态。“新常态”是一个新词。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新常态下不再单纯追求GDP8%以上的增速,增长速度要为增长质量服务。转变投资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给出空间让民间投资。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关照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又见平遥》从增长的速度变为增长的质量,更注重了务实,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它热了起来。

  这种文化现象,就是一种规律,它是人们对先人道德和根本文化的坚守与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无忧,很多人开始缺‘德’。纵观中华民族史,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史例,彰显了华夏祖先是有德之祖。作为后人,我们最应该继承发扬这种德行,对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怀一种敬畏之情。”晋商文化研究领军人物、太原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说。

  在道德缺失的社会中,观者在《又见平遥》的传承中找到了根本,这就是剧目热起来的原因。

  著名剧作家、编剧导演姚宝瑄表示,要让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让景点动起来,让旅游上升到教育的高度。

  文化是用来教化的,把民族文化承接起来,有意识地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价值观的培养,让中华文化重新崛起,以此达到持续发展。

  著名品牌战略与文化创意产业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定海指出,好产品不等于好消费,好消费不等于好品牌,好品牌不等于好体验。《又见平遥》的最大优势在于,故事主线、情境体验、真幻奇一体、演观赏互动。

  然而,在演艺市场,以票房为重的商业中,《又见平遥》如何持续发展,并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他提出,1+1+X的模式,即1卖《又见平遥》,1卖《又见平遥》+广告,X卖 《又见平遥》+品牌资源。这样文化旅游才可以真正地持续性地发展下去。

  “有品质的文化体验是无法取代的。”金定海说。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