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7月11日,由中国记协组织的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三届长江韬奋奖评选工作启动了一项重大改革:增设审核环节。往年出现的“不该评上的评上了”、高校新闻系不敢把获奖作品当作范文的现象,有望得到改观。
7月11日至16日,“两奖”审核工作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展开。审核工作按照《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在提交定评委员会之前,对参评作品、参评者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提出意见,为定评委员会确定参评资格和有关事项提供参考。
中国记协主席田聪明说:“从全国数以亿计的新闻作品中评选出来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如果有瑕疵,这绝对不可接受!”
据此,中国记协明确提出,倡导正气先正己,倡导公平先公平。中国记协从自身做起,以“走转改”的精神,为“两奖”评选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在举国上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中,中国记协要把“两奖”评选做到让广大新闻工作者满意,让社会满意。
>>严格标准
错两处标点不能获奖
古代人们把“校对”叫“校仇”,就是像揪住仇人一样把书籍的差错揪出来。审核委员会32位委员,分成11组,各就各位,也像揪仇人一样,“狙击”每一件参评作品里的错误。
河南日报总编辑助理高李丽委员在审读一篇系列报道时,读着读着,感动得哭起来,读完后一看,发现其他审读专家建议退回,她哭得更伤心了:“这么好的一篇作品,就因为几处文字上的‘硬伤’失去了评选资格。”
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柳婷婷介绍说,中国新闻奖制定了严格的评选标准,比如作品存在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多字、落字等情况,不得获一等奖;以上错误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的,不得获奖。
本次“两奖”审核委员会共审核656件参评作品,建议撤销评选资格的87件。
>>公平公正
教研机构可报送作品
今年评奖工作改革的一个亮点是,为了防止出现漏报优秀作品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情况,评奖办公室可以直接受理自荐、他荐参评作品和参评者。
作为今年改革的又一个亮点,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全国11家教研机构可以报送参评作品,审核委员们对此高度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主任翁昌寿认为:“推选作品的渠道多样化,可以增加公信力。高校相比较而言更为超脱,更像‘第三方’,能让审核与评选更为客观、公正。中国新闻奖应该经得起新闻界乃至社会各界和时间的检验。”
>>认真负责
不错杀任何一件作品
“每一件撤销参评资格的作品,我们都要写清理由退回原单位,所以,必须认真再认真。否则,人家会找你理论的。”审核委员李建伟说。所以,一揪到错,他会多渠道查证,还立即把正确答案用手机拍下来,作为证据。
为了不“错杀”任何一件作品,7月16日,审核委员会用整整一天时间,进行“死刑复核”。会议室里,两幅大投影字幕,32位委员目不转睛地盯着每一件可能被撤销参评资格的作品,审查每一处错误是否确切。
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说,审核工作有一道环节,就是对准备撤销参评资格的作品,允许报送单位申诉。若申诉有道理,仍可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