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社会公益:公益是授人以渔

发布时间:2014-08-19 10:10:51 中国文化网

 

  ——首届中国媒体品牌高峰论坛之“媒体与社会公益”分论坛

  2014年7月17日,首届中国媒体品牌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作为第二届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的系列活动,此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传媒杂志社主办,新浪传媒联合发起,旨在为大学生与他们最喜爱的传媒品牌搭建一个深入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论坛包括以“铸就品牌文化共商媒体发展”为主题的主题演讲,以“全媒体时代媒体品牌的构建”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以“媒体与社会公益”为主体的分论坛,并在最后发布了《2014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品牌调查报告》。

  以下为分论坛“媒体与社会公益”的主题演讲:

  杨驰原:实打实做公益

  《传媒》杂志主编杨驰原主持此次论坛,他邀请各位嘉宾实打实地来谈社会公益。

  杨驰原提到上午讲座中,阿里巴巴黄磊介绍的“天天正能量”活动,社会反响较好。但也有同学质疑阿里巴巴烧钱,用小代价来换取大效果。杨驰原认为,质疑是一件好事情,他鼓励在场同学质疑。

  杨驰原就“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提到,如今打击假新闻假记者力度加大,严格查处。有些媒体把公益之心、社会责任之心放一边,整体跑偏了,是该得到批评的。

  曹阳:企业应该学会授人以渔

  2012年,《商业评论》转型,定位于高端的管理杂志,关注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曹阳对中国企业表示出信心,他相信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将有机会为世界管理智库贡献中国人的力量和智慧。

  曹阳谈到公益和《商业评论》的社会责任时说到,在过去做《哈佛商业评论》时,更多考虑管理技术方面。转型后发现,中国企业在几十年的高速成长后,企业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出现中国人不敢喝自己的牛奶、不信任乳业的现象。因此,《商业评论》杂志报道那些秉持正确价值观的企业,坚守底线还能够取得商业成功的案例给读者,为社会树立企业的正确价值观。商业评论就是聚集星星点点正能量,为社会树立标杆,指引方向!

  谈到公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话题时,曹阳举了台湾的某个基金项目的例子。该项目是为了帮助台东贫困高山族孩子,但他们的方式并不是直接捐助,而是发现孩子能歌善舞的特性请老师教学、举办音乐会,同时请设计师帮忙改造民俗,打造旅游景区。这些努力不仅从根源上解决了贫困问题,而且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和希望。而今天的很多企业家在意识里跟不上,认为捐一些钱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是不正确的想法。

  黄瑚:传媒本身就该是社会公益事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瑚指出,公益这个概念不是在社会需要发出正能量的时候才提出来的,传媒的报道、传播和教育功能都应该是符合公共利益的。在这样的理念下,首先媒体应该是一个公益单位,其次,媒体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首先考虑公共利益。即使是在报道恶势力时,也应该考虑到公共利益,让媒体发挥出正能量。

  赵红:公益应当让更多人快乐地参与进来

  《大河报》的公益项目,坚持的是专业化,让每一个人感受到快乐的原则。《大河报》连续两年发起了“鸡蛋换学费”的公益项目。去年通过微博转发,一次转发得到一个鸡蛋,一个鸡蛋即一块钱,共募集到了资金180万,资助了313万学生上学。今年《大河报》以一种更健康的参与方式“清凉马拉松”,让民众通过4.2公里的长跑来换“鸡蛋”,现已筹得爱心资金140万。赵红表示,这样的公益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享受到公益带来的快乐。

  顾燕:媒体的竞争是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竞赛

  《扬子晚报》编委顾燕表示,一个品牌的核心便是社会责任,媒体存在的价值也是社会责任。流言纷杂的时代,对于媒体的信任便是媒体品牌存在的价值,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3个方面,即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贯穿在整个采编过程中。现在很多的都市报,都是“一语惊人”。但是,媒体的竞争是一场无止境的马拉松竞赛,丑的东西也许可以获得一时的眼球,但是不会长久地对此有所留恋,社会责任感不是炫耀今天做了什么事,而是每天做事的方式方法无不体现这种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一个企业,其理念里必须要有公益意识,这样企业的运行和盈利才是长久而持续的。

  洪浚浩:自由竞争中的美国媒体社会公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洪俊浩表示,美国传媒体系与中国不一样,只要你给钱,注册一下,可以卖报纸,卖电视,卖杂志,卖网站。在这样完全自由竞争的状态下,美国品牌的塑造主要是靠三个要素,即公信力、特点和媒体人的个人魅力。

  在美国98%的媒体是完全私营的,剩余2%由国家控制,仅能对外传播。私营媒体的社会公益主要通过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大部分的媒体都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社会公益广告,不规定放多少时间,但必须要放,让媒体间相互竞争。同时,公益广告不收钱,意味着媒体要自己掏钱播放,而且要在黄金时间播放。所以越是大的媒体,对于公益广告的播放也就越多。

  二是美国的一些大媒体,即使秉承批判的立场,也必须传达我们所说的“正能量”。例如,ABC在每周播放一档节目《每周一人》,介绍的人物通常都是“英雄”,来传递正能量。

  三是在一些节目中,尤其是脱口秀节目,传达帮助残疾人等的信息。

  在西方传媒体系,最新发展起来的理论便是“社会责任感”,媒体只有自由是不够的,它还要体现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当中的一部分就是要体现为公众的利益进行服务。

  黄磊:公益的假设并非无私

  阿里巴巴新媒体事业部总监黄磊指出,阿里巴巴在2013年成立了“天天正能量”网站,与《大河报》等50家媒体合作,出资帮助有需要的网友及媒体支持的好人好事。这样,新闻当事人获得了物质资助,记者获得了莫大的鼓励,正能量在社会得以传播。

  据黄磊介绍,去年7月“天天正能量”运作一年后,以“弘扬真善美,奖励正能量”为口号的这一“人人公益”创新项目,在网络和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正能量旋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并长期占据着新浪微博“公益账号影响力排行榜”榜首的位置。“天天正能量传播成功的主要原因,恰是公益就是要公众的参与,而媒体传播也要靠公众的参与。”黄磊分析,“在参与这件事上,公益与传播是共通的。” (李伟娟 王霄萌 葛沁 王安卉 沈怡筠)

编辑: 来源:中国文化网综合
0
延伸阅读
a04-正文-广告01